张老师
财富值:0
《一滴水流经丽江》教具
赵央丹 乐清市北白象镇茗西学校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555
赵央丹
乐清市北白象镇茗西学校
我们根据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而制作的自制教具。这篇文章属于游记类文本,主要描绘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文章以“一滴水”的游踪为线索串起了丽江的景物与建筑,人文与地理,历史与现实。但因为流经地点比较多,文字表述又比较散,所以给我们很多同学阅读造成了许多障碍,为了能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课文,我们特地制作了“一滴水”流经图。 通过卷轴的左右旋纽,向左轻轻转动,依次出现文中提到的13个主要流经点。一片雪,轻盈地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成了坚硬的冰,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奔流到丽江坝;跌落到地底落水洞;它沉睡好几百年,有一天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顺着玉河;来到了四方街,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经过了许多店铺;水流得越来越快,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最后它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通过梳理游踪跟图片欣赏结合方式能让我们更直观感受丽江的美,感受它斑斓、淳朴、厚重、调和的魅力,同时也能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者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各种类型的游记。
《驿路梨花》人物与小茅屋关系图
石彩余 乐清市北白象镇茗西学校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534
石彩余
这是我根据15 课《驿路梨花》的课文制作的创意实验作品。我在作品的后面用了吸铁石,可以把它吸在黑板上,这样更方便于展示给同学们看。 这篇课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里面涉及到好多人物,而每一个人物呢,都分别和小茅屋有过故事。那么,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呢?为了让我们更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我把这个作品设置成转盘的形式,并给它取名为《人物与小茅屋的关系图》。我根据文中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在转盘的外圈将他们依次罗列出来,然后按照这个箭头的指示方向转动的。当转到“我和老余”的时候,拉出转盘下方对应的绿色箭头,会出现“借住”的字样,这样,我们就非常清楚明白地知道,“我和老余”是借住在小茅屋里的。随着转盘的转动,出现了“瑶族老人”,这个时候我们再在正下方拉出箭头,就会知道瑶族老人和小茅屋的关系是“回报”的关系。这时候,我们还是不知道小茅屋的主人是谁,那么,继续往下转,就会出现“一群小姑娘”,她们是不是主人呢?红色箭头拉出来,原来她们是来“照管”小茅屋的。那接下来的梨花呢?还不是,她也是“照料”小茅屋的。我们继续转动转盘,这时候,出现了“解放军战士”,哦,原来是他们“修建”小茅屋的。根据我这个转盘,很快就能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各个人物和小茅屋的关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15课《驿路梨花》。
《批注阅读打开作品 抵触作者灵魂深处》
潘玲珠 温州市第十七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3230
潘玲珠
温州市第十七中学
在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批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作品、理解作者情感的方式,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这一有用的阅读方式,打开作品,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抵触作者的灵魂深处。 本微课视频通过教师亲自体验、实践批注这种阅读方式,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济南的冬天》、《秋天的怀念》等七上语文课文这几篇名篇为例,抛砖引玉,引领学生在做批注的过程中抓住矛盾点,通过理解作者看似矛盾的特殊表达和背后的情感体验,拉近了与作者的情感距离。以批注阅读方式,抓富有表现力的文字,抓文中的标点入手、关键词语,体味作者寄寓的情思,我们除了抓矛盾点、体味情思,还可以体味作者的情思。 除了引导学生进行批注阅读、提供具体方法,本视频还以教师亲身经历为例证,以情动人地传达了一种观点:阅读是一种打开, 是一种思维的拓展、眼界的开阔,更是一种情感的渲染;不应只满足于有限的文本阅读,还应该借助多种材料,进行多种方式的阅读。如:通过结合作者生平、遭遇、写作背景进行思考阅读;通读这位作家、诗人的其他作品,深入阅读;还可以参考他家言论,进行批判性的阅读。从而告诉学生阅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红星照耀中国》经典阅读
高建南 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2970
高建南
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
红星照耀中国属于部编新教材必读书目,八年级的学生面对这样一本显得生涩的记实作品,在阅读上会存在一些畏难情绪。本微课程分为五节课,搭建了阅读这本名著的支架和计划,相信同学们可以再这个框架的引领下,愉快地读完、读懂、读好这本经典名著。
《唐诗三百首》导读暨九上阶段性唐诗整理
黄子和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3479
黄子和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
在千姿百态的唐诗背后,有大唐风范,有那个时代特有的风流与热情,有诗人们对于世界、家国、自我的发现和表达,有着赤子般未经损伤的天真与纯粹。 系列微课从声情并茂吟唐诗,别出心裁品唐诗,分门别类辑唐诗,三个维度走进唐诗,以七年级、八年级及九年上册学习的唐诗为基础土壤,共同翻阅《唐诗三百首》,最终设计个性化的唐诗读本。引导学生会吟、善读、巧分类,推开经典之门,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接受唐诗美的洗礼,梳理唐诗品读的秘籍。
诗梦长安三万里
陈玲玲 温州市第十七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1890
陈玲玲
唐朝,我国诗歌的鼎盛时期,群星璀璨。李白、杜甫两人则是诗坛的佼佼者,并且初中诗词学习过程中,这两位诗人的诗作占据了绝大部分江山。本课程从诗歌发展过程说起,到长安古城,再透过杜甫、李白的诗作。用初中所学的诗歌串联诗人的一生,让学生们更好地走近诗人,同诗人们一起追求理想,诗梦长安。 本课程作者:陈玲玲、周明明
八年级下册 口语交际——应对和即席讲话
林雅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6333
林雅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如准确把握口语交际的丰富内涵,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精心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运用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等。对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进行全面,合理的调节和控制,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对是日常口语交际中最常见的方式。学习和掌握应对技巧,运用得体的语言,灵活地应对,可以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辩能力。
足不出户,晓知天下事——新闻阅读系列微课
包贤铃 温州市瓯海区潘桥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5040
包贤铃
温州市瓯海区潘桥中学
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信息化社会,我们拥有更多便捷的途径获取新闻,但我们是否真的会阅读新闻呢?能比较“得法”地阅读新闻,是当代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足不出户,晓知天下事——新闻阅读系列微课》以总分总的结构呈现六堂新闻学习课程:《走进新闻大家族》、《你好,消息!》、《你好,新闻特写!》、《你好,通讯!》、《你好,新闻评论!》、《火眼金睛辨谣言》,让学生分辨不同的新闻体裁的同时掌握不同新闻的阅读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分辨真假新闻甚至辟谣,用理性思考,辩证分析的思维认识世界。
《使动大法》
林海静 温州市藤桥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3979
林海静
温州市藤桥中学
使动用法是文言文中重要的字词活用现象。在平时教学中,屡次遇到,但很多时候学生只知道其然不知道其所以然,不知辨析,只是记忆,不利于文言文的长远学习。本期的微课,分三集,知识分布按螺旋式上升。内容浅显易懂,更是以《天龙八部》中“小虚竹学武经历”为依托,知识性和趣味性相融合,所以八九年级学生都适合,甚至文言基础较好的七年级学生也可。可在课上播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也可让学生独立完成。
现代汉语词性微课程
刘靖靖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5738
刘靖靖
以动画的形式串联趣味游戏,开展现代汉语词性教学。分集教学,针对性解决疑难知识点,共四集。
整本书阅读之《骆驼祥子》
温州市教育局
评分1.0 (19人评) 收藏0 浏览8100
整本书阅读之《骆驼祥子》微课程以四大任务“梳理故事情节”“描绘人生轨迹”“研读人物性格”“探讨主题思想”驱动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任务之间既相互独立,又联系密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力求让学生能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维度把握整本小说,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渗透阅读方法,更好地带动学生对整本书的理解。
初中古文之“记”文体概论——以“四大名记”解读为例
评分1.0 (24人评) 收藏0 浏览10042
从经史进入文苑,记,作为一种文体,逐步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成为经史中一种专事记录的文章体式。本课程,立足部编教材初中语文课本,以初中阶段“四大名记”(《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为例,梳理其内涵和表达方式的转变,在具体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记”这种文体在内涵和表达方式上的历史变迁。
“剧本阅读”系列微课
评分1.0 (8人评) 收藏0 浏览4158
这是关于剧本阅读的方法指导课,为九下语文戏剧单元活动探究的任务一:阅读与思考服务。本微课程由三个微视频组成:把握戏剧冲突、揣摩台词含意、关注舞台说明。作品材料齐全,结构完整,便于学生自学。
钱塘湖春行
评分1.0 (8人评) 收藏0 浏览4191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朗读和炼字属于教学重点内容。朗读方面,本视频主要介绍停连法和平长仄短法两种方法,并鼓励学生自主理解朗读。炼字方面,通过“剥而复加”的方法层层分析,对颔联进行重点分析,强化炼字的知识学习。将颔联作为课堂问题,强化“剥而复加”的方法掌握。此外,本微课配有字幕,同样适合听力障碍的孩子进行诗歌学习,符合UDL课程理念。
基于瓯越文化视野下的地方拓展性微课程
评分1.0 (10人评) 收藏0 浏览4559
基于瓯越文化视野下的地方拓展性课程是以“瓯越文化”为主轴,呈现的系列微课以民俗、艺术、文学、名流为主要版块,四个版块互相独立,又互为补充。微课程以丰富真实的情境任务链作为微课教学的重要推动点,注重学生的精神体验。在丰富的瓯越文化呈现形式中,以引导学生领悟温州文化的丰富内涵,理解温州文化培育温州精神的内在关联。
评分1.0 (11人评) 收藏0 浏览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