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小猴子下山》机关书、练习册
责任教师:邱冰麟
单位机构: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
姓名 | 所在单位 | 学科/专业 |
邱冰麟 | 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 | 特殊教育 |
《小猴子下山》教具简介
一、教具制作背景
小猴子下山这套教具是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6课《小猴子下山》教学内容,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制作而成的。
教学目标:
1.认读汉字“瓜”“可”“爱”“家”“扛”“桃”“扔”“摘”“抱”。
2.认识偏旁爪字头。
3.书写汉字“瓜”“可”“爱”“家”。
4.认读词语“下山”“可爱”“西瓜”“回家”“桃子”。
5.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6.跟读并理解相关动词,正确连线。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8.懂得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读本课生字和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跟读并理解相关动词,正确连线、能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懂得做事情明确目标,始终如一。
二、教具介绍
1、制作材料
A3硬卡纸(或废旧纸板)、勾线笔、马克笔、彩铅、打孔器、剪刀、塑封纸等材料
2、制作原理
根据课文内容即故事情节绘制相关的背景图和制作相对应的机关,小猴子动作多变将其制作成关节会活动的纸偶,课堂上演示之后,课后练习册巩固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反复训练。
3、教具优点
(1)材料环保,取材容易,课堂操作简单
(2)制作简单,保存时间久,可反复使用
(3)直观有趣,互动性强, 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
(4)运用广泛,可用于课后家庭作业,以及角色扮演活动的参考;相同童话故事类型的课文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
三、制作方法(详见视频)
机关书的制作:
(1) 相关场景绘制——画出玉米地、桃树下等场景
(2) 涂色相关的元素——玉米、西瓜、桃子、兔子
(3) 塑封各种元素——用塑封纸进行塑封
(4) 机关设计和制作——结合课文内容制作对应的滑轨、弹射和抽拉机关
(5) 小猴子纸偶的制作——将小猴子拆解成各个部分组装成可活动的纸偶
(6) 装订成册——将不同场景画好的页码装订成机关书
配套练习册的制作:
(1) 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题目:思维导图、课文内容填空、动词配对(word文档)
(2) 打印后裁剪、塑封各个部件
(3)打孔,用圆环固定成小册子四、教具在教学中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详见视频)
借助这一套教具,学生通过摆一摆跟着模仿做一做理解小猴子下山的做的各种动作,大家的课堂参与度很高,并且在做一做的过程中掌握了动词的含义,也更能明白小猴子为什么最后空着手回家了:它见到新奇的事物就把自己拿到的东西都扔了,做事情没有统一的目标,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
机关书操作方便,体现出的效果也很直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小猴子手部的姿态和手上的物品,来理解不同动词的具体含义。本课相关的动词大多为提手旁,学生对于汉字的学习有了一定程度的干扰,借助模仿动作形成肌肉记忆有助于它们区别不同的动词,借助观察物品大小的不同来理解不同动作的使用场景也有利于学生把动词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课堂中借助多媒体课件、机关书的演示配合教师的讲解营造出动态的生活语文课堂学习环境,方便了学生借助情景自然而然的说出课文的句子,丰富了学生的多感官体验,让他们全身心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课后练习更是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反复粘贴朗读的过程中复习这一课的内容,符合特殊儿童记忆力短暂以直观图像记忆为主等特点。
五、应用意义
本课的教具虽然制作简单,但是可以应用的场景却很广泛,这种课堂展示和课后练习册的套组可以应用于各种生活语文的课文中,故事性强的课文采用机关类的教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反复观察和模仿中逐步理解课文内容,在愉快积极的氛围中学习更能加深他们的记忆,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乌鸦喝水》《好朋友一起玩》《司马光》等课文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同样的这样的教具也丰富了学生有关美的体验,相对鲜艳的颜色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在观察物品的同时也在积累相对应的线条造型和姿势表征,可以跟绘画与手工课作相应的统整,拓展出一系列场景绘画涂色的课程,有利于多学科的整合和各种资源的协调利用。最后,课后练习册不受环境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让学生撕贴朗读,在家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也为作业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非常具有实用、创新性、拓展性和延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