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调研中发现,对教材例习题的学习缺乏深入探究, 常常就题论题。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学生求解答案的正确与否,导致学生出现懂知识点却不会解题或者解了很多题却说不清思路等现象。不能很好地体会例习题中所蕴含的思维方法和思想方法,结论的得出、方法的归纳、思想的提炼没有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不能有效地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就失去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发展能力、体现个性的机会。而基于“一题一课”的变式教学方式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题一课”简单地说,就是教师通过对一道题或一个素材的深入研究,挖掘其内在的知识联系及其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基于学情,并科学、合理、有序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探索活动,从而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以此达成多维教学目标的过程。
其实奥苏贝尔在其认知同化理论中早就指出,学习过程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合理的、实质的联系。 “合理的联系”就是要寻找可以关联新旧知识的“知识固着点”,而我们将其解释为找到合适的“潜在距离”做铺垫,通过正确的“变式演练”是掌握关键,是有效的手段。因此变式教学可以多角度理解知识,有层次推进教学,通过过程性变式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不同组成部分和完善知识结构。
“一题一课”教研活动就是如何把“题”的研究和“学”的研究很好地进行“无缝”对接,也就是帮助教师如何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践行为找到一条适合常态教学的途径。负责人从2013年开始就组织举行乐清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暨“一题一课”主题教研活动(见乐清市教科研网),并且在负责人的工作室开展活动“一题一课”主题教研活动(见温州名师网),为项目组研究“一题一课”主题教研有效的开展提供了大量的课例资料。参与该项目研究的成员,有一定的研究经历,并且在相关的研究中已经建立起来一些与该项目研究相关的数据和资料。项目任务明确,实施步骤清晰,能按照研究目标和内容完成项目研究。
“一题一课” 主题教研活动最终将以微课程方式展现给同行,这样对于一线教师能起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