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春季·劳动·节气》微课程
责任教师:毛家昌
单位机构:温州市百里路小学
姓名 | 所在单位 | 学科/专业 |
毛家昌 | 温州市百里路小学 | 语文 |
林海津 | 温州市百里路小学 | 语文 |
徐志文 | 温州市南汇小学 | 语文 |
一、课程简介
适用对象:小学三四年级学生
开发目的:通过对季节与节气关系、节气特点、节气美食、节气劳动、节气诗词等内容的阐述,加深学生对传统二十四节气(春季)的了解。在大力倡导劳动教育的今天,让传统节气文化结合温州特色,结合学生实际发挥更大的功效,实现传统与现代的传承与融合。
使用说明:既可以学校上课时使用,也可以让学生回家反复观看。
课程特色:1.知识更具条理。将整个春季节气知识加以整合,按饮食、诗词、劳动等类别展开教学,分类介绍让节气知识更有系统性。
2. 内容富有温州特色。内容穿插以温州春季美食、温州节气风俗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
3. 动手实践,寓教于乐。整套微课内容深入浅出,穿插了不少互动小练习增加趣味。同时针对综合实践这门课更提供了详细的实践操作方法(尤其是第五课时种植多肉和第六课时制作春之书),让学生易于模仿,能轻松体验到制作出学习成果的乐趣。
二、课程目标
1. 了解春季的节气特点、节气饮食、节气诗词、节气劳动等方面的知识。
2. 理解“春生”的含义,并学习栽种,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
3. 梳理春季节气的相关知识,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绘编小册子,制作有自己风格的春之书。
4. 感受传统二十四节气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和温州特色的认同感。
三、课程内容
1. 微课程目录
(1)第一课时:知春:季节与节气
(2)第二课时:品春:节气与美食
(3)第三课时:颂春:节气与诗词
(4)第四课时:事春:节气与劳动
(5)第五课时:春生:肉肉大作战
(6)第六课时:绘春:四季书之春
2. 各微课学习目标(主要知识点)
² 第一课时:知春:季节与节气
(1)掌握春季的六大节气、春季与节气的关系
(2)了解春季六大节气的时间、三候等特点
² 第二课时:品春:节气与美食
(1)掌握春季饮食的注意事项并运用
(2)了解春季的节气美食及好处,了解清明团子的做法与风味。
(3)选择一种节气美食尝尝味道,并了解其做法和背后的风俗。
² 第三课时:颂春:节气与诗词
(1)在诵读诗词中感受春季节气的韵味,品味积极向上和哀婉叹息等看似矛盾的多彩的春天。
² 第四课时:事春:节气与劳动
(1)了解春季的劳动是播种为主、保水保墒为辅,以及这些劳动在各节气中的变化,感受劳动的艰辛。
(2)了解水稻生长的过程以及相关劳具。
² 第五课时:春生:肉肉大作战
(1)了解多肉的生长习性,选取合适的土壤、花盆种植多肉,用适当的方式养护多肉。
² 第六课时:绘春:四季书之春
(1) 掌握秋之书的结构,学会从特点、饮食、诗词、劳动等方面梳理节气知识制作节气思维导图,学会设计封面封底,装订制作成春之书。
教材编写原则
1. 时代性
内容上与现今强调的劳动教育紧密接轨;设计形式上,图文并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 发展性
教材的内容和活动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3. 拓展性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劳动实践能力。
四、课程实施建议等
1. 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也可以课后回家让学生巩固。
2. 学习任务示例仅供参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