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厘米”的坚持》(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 翁鸿宸)
0.0(0人评)
浏览次数:31 收藏次数:0 上传时间:2024-06-20 09:55:30

下载

收藏

点赞

Hi, 我是AI学习小助手, 点击生成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三厘米”的坚持》

责任教师:杨玉婷 单位机构: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

课程简介:

“三厘米”的坚持

五(4)班   翁鸿宸

同学们,说起竹子,你想到什么?“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贞姿不受雪霜侵,直节亭亭易见心”······竹子有太多高贵的品质为人所赞。而于我而言,竹子的“三厘米”,正是我青春的引航物。

那一天,考场失意的我茫然地走在路上,深深地陷入了自我怀疑中:身边的好友越来越少,沉重的作业和老师的嘱托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为什么,我明明付出了辛苦,得到的收获却比别人少?难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都是假的吗?

我问妈妈:“上学太累了,我为什么要上学?”“每天学了忘,忘了学,有什么意义?”那一天,妈妈带我来到了一片竹林,往我手里塞了一把锄头,说:“你试着挖挖看。”我心想,这么小的一根竹子,可难不倒我。于是,我挖呀挖呀,都挖的满头大汗了,竹子兄弟还是纹丝不动。

妈妈说,你知道为什么竹子这么难挖吗?要知道,竹子的前四年,仅仅能长3厘米。但是从第五年开始,竹子就会像施了魔法一样每天以30厘米的速度疯长,仅仅六周就能长15米。这其中的奥秘就是,它在前四年把所有的努力都用在了地下,把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一旦根扎好了,成长的速度是惊人的。四年,3厘米;六周,15米!扎根土壤的过程是痛苦的,土壤的坚硬,缺水的枯寂,在地下未知方向的迷茫。可是,没有四年的坚守,哪有六周的生机无限?

我恍然大悟。“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些金句不正是竹子生长内涵的真实写照吗?想起胡适所说,这世上聪明人很多,但肯下笨功夫的人太少,所以成功只是少数人。再想起钱钟书的满腹经纶,人们往往归功于他的天分高,记忆力强,其实,钱钟书学问博大精深,更多来自后天手不释卷的苦功。哪有什么人生开挂,只不过是厚积薄发!人生如竹,三年才成绿,七年始成竿,十年乃直陈,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三厘米”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看不到结果的日子,而这不正是扎根吗?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努力的路上,我们只需要关注脚下,做三四月的事,七八月自有答案。我们看过的书、背过的诗、算过的题、受过的挫折,最终都会化成骨血,强壮我们的体格。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一定会成功,但每一次努力,都会成为幸运的伏笔。唯有默默耕耘,一步一个脚印,才会积蓄力量;唯有向下扎根,熬过那“三厘米”,才能向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