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案例《奇幻投影》
![]() ![]() ![]() ![]() ![]() |
||
浏览次数:5 收藏次数:0 上传时间:2025-07-01 09:42:15 |
![]() 下载 |
![]() 收藏 ![]() 已收藏 |
![]() 点赞 |
课程名称:自制教玩具《奇幻投影》
责任教师:刘银池 单位机构:泰顺县中心幼儿园
课程简介:
奇幻投影主体为 40cm×40cm×120cm 的雪弗板拼接长方体,外形酷似小型房屋,包含三个探索操作材料箱,具体如下:
一、影子探索投影
材料:酒盒、纸筒、手电筒组合制作而成。
原理:平面镜成像原理
二、影像投影器
材料:酒盒、放大镜、手机组成
原理:凸透镜成像原理
三、3D全息投影
材料:有机塑料板组合制作的全息投影支架、全息投影图片源、电子设备
原理: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
《奇幻投影》是为孩子在科学领域中的探索和发现提供了一个自由投影的空间,可以将生活中的电子产品融于幼儿的游戏和探索中,促进幼儿主动探索性的学习,为3-6岁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持;奇幻投影有三个探索操作材料箱,有三大玩法,分别为影子探索投影、影像投影、3D全息投影。
玩法1:孩子们在户外收集了各种各样自然材料和生活材料,通过黏贴、剪切、组合成了多种多样的操作卡,将制作好的操作卡插入影子探索投影器中,孩子们可以自主探索不同材料在同一光源下呈现出影子的各种形态和特点,再次添加各种有色卡片,让孩子们在探索中感受影子通过外界事物的作用,可以改变颜色、投射出不一样的色彩,感受影子带来不一样的变化,同时通过前后距离的调节,孩子可以切实感受到光源在不同距离下产生图案变化的大小。
玩法2:孩子们有表达自己诉求的想法的需要,老师通过简单物品的组合制作了影像投影器,孩子们可以用手机拍摄自己游戏时的有趣视频、与同伴的各种合影照片,同父母外出时遇见的有趣事物。将手机插入影像投影器中,可以随时随地与同伴进行分享,方便快捷;当你想看动画片时,几个小伙伴选择好想看的内容将手机插入投影器中,就能转化成生活中的大电影进行播放,轻松实现小小影院的功能。
玩法3:3D全息投影是一种无需佩戴3D眼镜,就可以看到立体虚拟影像的技术,为了让孩子能够直观感受,我们设计了一个小小的全息投影支架,将电子产品中的平面图像、转变成3D的立体动态图像。孩子们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片源,将播放器投入投影箱中,3D的立体动态图像立刻出现,实现了光、影、声的同步,全息投影技术不仅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像,还可以使幻像与孩子产生互动,让孩子切实展示到光的神奇和奇幻。
光具有多样性,光的性质、光的方向、光的强弱,在外界的干涉下都呈现不同的效果,奇幻投影充分利用生活中触手可及的电子设备,从孩子理解的角度出发,提供支持,让孩子在不停地拨弄和尝试中,自主学习,自由探索,在实际操作中丰富自己的认知、感受光的神奇魅力。
奇幻投影主体为 40cm×40cm×120cm 的雪弗板拼接长方体,外形酷似小型房屋。
材料准备:雪弗板切割为3块40cm×120cm长方形、1块40cm×90cm长方形、2块40cm×40cm正方形。
主体拼接:用胶枪将3块40cm×120cm长方形与40cm×90cm长方形拼成长方体,在90cm高度处固定一块40cm×40cm正方形,另一块固定于底部。
装饰与功能区设置:在外贴黑色和棕色卡纸装饰;在90cm以下区域开设门槽,放置游戏道具;在两侧悬挂洞洞板,用于固定操作卡。这样一个多功能的奇幻投影箱就完成了。
使用案例如下:
一、活动目标
(一)通过操作三类投影设备,感知平面镜、凸透镜成像及光的干涉衍射原理,理解光影形态与光源距离、材料特性的关系,建立“光的多样性”认知。
(二)培养动手制作操作卡、调节设备的精细动作能力,通过观察记录与表达分享,提升科学探究、逻辑思维及沟通能力。
(三)激发对光影科学的好奇心,在小组合作中体验探索乐趣,增强“生活即科学”的主动探究意识。
二、玩教具教育策略
(一)情境沉浸式探索
以“影子探索投影”为主题,布置户外材料收集区(树叶、松果等)和室内制作台,引导幼儿将自然物黏贴成操作卡,构建“材料—光影”探索情境。
(二)分层任务驱动
基础层:独立操作影子探索投影,观察单一材料的影子形态;
进阶层:小组合作添加有色卡片,记录影子颜色变化;
挑战层:用影像投影器分享生活影像,讨论“如何让画面更清晰”。
(三)科技与生活联结
通过3D全息投影对比平面与立体影像,关联电影院3D电影原理,发现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三、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
1.材料收集与制作:教师带领幼儿户外采集自然物(树枝、树叶等),回教室制作投影操作卡。
2.设备与玩法讲解:讲解三类投影设备材料,强调安全规范,如:手电筒不直射眼睛。
(二)探索阶段
环节 1:影子变变变
操作:插入操作卡,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影子形状;
进阶:添加有色卡片记录颜色变化;
规律:调节投影距离,发现“距离越近影子越大”。
环节 2:我的影像故事
创作:用手机拍摄绘画或游戏视频,插入投影器;
分享:小组轮流描述投影内容;
探究:合作调节放大镜,解决“画面模糊”问题。
环节 3:全息小剧场
演示:教师展示全息投影支架电子设备;
体验:幼儿选择图片源观察3D影像,触碰幻像感受“光的立体互动”。如:“手穿过影像无阻挡。
(三)总结阶段
1.成果分享:小组代表汇报“最神奇的光影发现”,教师图示梳理成像原理;
2.家庭延伸:发放记录单,鼓励幼儿探索家庭物品投影,如:“手电筒照水杯”。
四、延伸活动
区角探索:科学区投放纸杯、保鲜膜等材料,供幼儿自制投影装置;
跨领域融合:结合绘本《影子爷爷》开展语言活动,巩固光影认知。
姓名 | 所在单位 | 学科/专业 |
刘银池 | 泰顺县中心幼儿园 |
版权所有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上级单位:温州市教育局
地址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
技术支持 :杭州慧易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CP备案号 :浙ICP备05087129号
温州数字教育资源网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专家/管理员账户登录 | 温州数字教育资源网钉钉1群:31438515(已满);2群:4467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