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
财富值:0
盆栽植物自动浇水装置
张于银 温州市第六十一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703
张于银
温州市第六十一中学
由高二(4)班杨喜锐、徐圣祥两位学生制作的盆栽植物自动浇水装置。用1.5L的矿泉水瓶、两根可弯塑料吸管等物件制作一个盆栽植物自动浇水装置模型。模型中两根可弯塑料吸管一高一低接在矿泉水瓶上,当放盆栽的盘子里的水位低与高的塑料吸管管口时,空气通过高的塑料吸管管口进入矿泉水瓶,瓶里的水通过低的塑料吸管向盘子里放水水位上升,当水位满住高的塑料吸管管口时,管口被水塞住空气不能通过高的塑料吸管管口进入瓶子,低的塑料吸管会停止放水,盘子里的水位停止上升。
City Smoke--城郊热力环流原理模拟教具
周丹妮 浙江省平阳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948
周丹妮
浙江省平阳中学
教具简介 一、选题理由 理由:日益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 目的:探究热岛效应的成因以及形成过程 二、材料准备 亚克力板,柱香,白纸,胶带,热水,冰块(冰棍代替),热熔胶,记号笔,蜡烛,火柴 三、教具设计 1.利用亚克力板及热熔胶搭建一个方框 2.在方框底部中心位置放置热水在热水两侧的较远处放置冰块 3.在方框顶部利用白纸及书本密封 4.点燃柱香,在两侧冰块上方及中间热水上方分别插入并保持不动,观察现象 四、展示现象 柱香的烟在两侧则下沉至冰块,再往前中间热水处移动,再在热水处上升,并移动至柱香点燃处形成两个闭环,并保持;若在中心处,则先上升,再往两侧运动,形成两个闭环,并保持。并在顶端时运动较快,下沉时较慢,有明显的闭环出现,效果明显。 通过教具展示可以清晰的理解热岛效应的形成过程以及现象,为学习热岛效应有更加形象的帮助。
排尿反射弧
陈静碧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525
陈静碧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通用技术机械设计绘制草图专用尺
陈知爱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997
陈知爱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本产品名为通用技术机械设计绘制草图专用尺,设计目的在于辅助草图绘画,由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高二学生设计切割。 产品表面设计了通用草图常用机械模型与结构,包括齿轮,齿条,曲杆等,上方带有刻度便于测量,下方带有大小不一的三种齿条便于绘画,并基于透明亚克力板,利用激光切割机切出成品 本产品大大提高了草图画图能力以及速度,得以让学生在考试及作业中取得进步。 减少了立体草图绘画的错误
拯救四川计划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659
都江堰作为“天府之国”的屏障,2000多年来守护着四川。为一览它的独特魅力,探究它的原理,验证分水工程的合理性,我们设计该实验来达到目的。 实验材料准备:超轻粘土、清水、三只塑料杯、纸箱、胶带、剪刀、刻刀 实验过程设计: 1. 搭建都江堰工程模型,倾斜一定角度实现水的自流; 2. 在内外江两侧下游分别放置两只透明塑料杯用于盛水,取另一只塑料杯从岷江上游倒入少量清水,模拟岷江的枯水期; 3. 观察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的分水现象,比较内外江水量大小; 4. 再用塑料杯取大量清水从岷江上游倒入,模拟岷江的洪水期,观察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的分水现象,比较内外江水量大小; 5. 比较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 1. 在模拟枯水期时,比较杯中的集水量观察到大部分江水流入内江;鱼嘴起到很好的分水作用; 2. 在模拟洪水期时,比较杯中的集水量观察到大部分水流入外江 ;内江多余的水从飞沙堰自行溢出。 实验改良 1. 在一开始时,我们并未将模型倾斜一定角度来助力水的自流,导致水流流速缓慢,易停滞不前,未能起到很好的模拟效果。改进:增加一个较底板更长的纸板倾斜一定角度作为斜面,使流水在重力作用下成功畅流; 2. 为了使水流流动过程更加明显,我们打算在水中添加用粘土做成的小球,但考虑到粘土遇水后表面有粘性,易与都江堰河道粘连,故舍弃该方案; 3. 实验预开始时,发现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内外江水量无较大差异。通过网上查阅资料发现,在岷江流入鱼嘴处时,内外江的水深并不一致,内江经人工掏挖后比外江低,且位于凹岸,窄而深,凸岸宽而浅,于是对其进行相应改进,最终达到预期效果。 实验结论 在枯、洪水期鱼嘴起到很好的分水作用,在洪水期内江流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飞沙堰起到为内江泄洪的作用。
降水的形成过程模拟实验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462
一、选题来源: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一节第86-87页 二、实验目的:了解降水形成的过程 三、操作设计: 1、用胶布将集水器固定在盆的中央 2、往盆内倒入热水 3、包上保鲜膜 4、在保鲜膜中央放上冰块 5、静置一段时间 6、拆掉保鲜膜,查看保鲜膜内壁及集水器内部的水 四、实验现象记录: 保鲜膜内壁有小水珠,集水器内部有水 五、改进: 实验中出现集水器内水分较少现象,可用温度更高的热水或更大体积的冰块
太阳活动强度与极光现象纬度范围相关性模拟实验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422
通过讨论设计实验模拟方案,并动手进行极光现象模拟实验。在不断修改、讨论、验证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加深我们对极光原理的理解,以提高我们地理实验能力和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固沙效果检测纸盒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707
沙障可以有效降低风速,削弱风的输沙能力,可以减弱对农田、居民区和其他设施(如车轨)的破坏,延长其使用寿命;有助于改变微地貌状况,促进被恢复与重建沙障能有效减少流沙扩张,起到固沙作用,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此可见沙障的重要性,本教具可用于模拟检测石方格、草方格、高立式沙障等固沙工程的防沙效果。
三视图形成及投影规律展示模型
陈娉娉 永嘉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682
陈娉娉
永嘉中学
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中“任务一绘制三视图并标注尺寸”的学习目标是结合三视图特征的理解,绘制简单形体的三视图,但三视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而三视图的形成依赖于学生对物体形状和尺寸的准确观察和理解。因此,设计制作可视化的实物结构模型,真实呈现三视图的形成过程,同时设计制作可拼接模块具体分析三视图投影规律,有效辅助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自动伸缩栅栏
金雪红 永嘉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577
金雪红
本教具设计的目的是应用于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一章第三节《简单结构的设计》一课的教学,用具体的结构模型体验伸缩结构的特点,进一步验证学生自己的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并对其进行优化与改进。 活动一:体验“X”型伸缩结构特点。利用木板、制作了“X”型伸缩结构(如下图a所示),通过体验该结构伸缩过程中各顶点的位置变化关系。 活动二:验证以下两种方案的可行性,明确伸缩结构在设计时腰孔设计的位置对方案功能的影响。 活动三:将方案A进行改进,使用电机的正反转带动丝杠上螺母的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伸缩栅栏结构的来回移动。
遗传规律模拟卡牌
蔡瑞雪 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蔡瑞雪
温州市第五十一中学
采用类似于扑克的卡牌来模拟遗传规律的过程,将卡牌放置在图纸相应位置,完成遗传图解的构建。甚至熟练掌握遗传规律后,不需要图纸,自行构建遗传图解,理解遗传定律。本教具可以演示课本内涉及的相关杂交实验结果,如豌豆性状、果蝇眼色等,还可以用于推理练习中出现的杂交实验,甚至是特殊情况如两对连锁基因的个体交配结果。 学生亲身感知亲本产生配子的过程并动手构建配子结合的过程,加深对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
Microbit智能家居
罗建秋 文成县第二高级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1 浏览980
罗建秋
文成县第二高级中学
本教具应用于浙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二教材《信息系统与社会》第2.4节《传感与控制》。教学内容为信息系统通过传感技术自动获取外部获得温度、湿度、震动、磁场等信息,智能终端处理分析数据按照程序设计好的方式控制执行器运作从而实现智能调节。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传感器和控制的工作过程,掌握传感与控制的知识点,于是我制作了一个智能家居教具,模仿当下流行的低碳节能的智能家居系统,将其应用于课堂情境中。 系统配置清单: 运用到Microbit智能终端、RFID传感器、光线传感器、雨水传感器、舵机和LED灯等设备元器件。 演示过程如下: 1、智能门禁:当有人用RFID门禁卡刷卡时,接下来舵机旋转90度,大门开启,并通过Microbit的LED阵列显示屏显示笑脸。 2、智能晾衣架:当光线传感器返回的模拟量数值小于域值(表示天黑),或是雨滴传感器检测到模拟量的值大于域值(表示下雨),控制舵机旋转,收回衣架。当天亮(光线传感器返回的模拟量数值大于域值)并且没有下雨(雨滴传感器检测到模拟量的值小于域)的状态时凉出衣架。 3、智能路灯:当光线传感器返回的模拟量数值小于域值(表示天黑),路灯开关打开。 在这个演示装置中,我绘制了一个私人智能豪华别墅,通过平面拓扑的方式将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粘在相应的位置上,这样直观的体现了智能家居各部件的连接方式及工作过程。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模拟实验全自动教具
陈余 温州市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660
陈余
温州市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模拟实验”是必修二第一单元的第一个模拟实验活动,旨在让学生们了解父本与母本产生不同基因型配子的概率,以及经过配子的随机结合后产生的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与概率。课本上该实验的设计是使用信封表示雌雄或者雄性生殖器官,用写有基因型的卡片表示配子,从信封中抽取卡片并记录模拟产生雌或雄配子的过程,记录雌雄配子上的基因型模拟受精的过程,并在记录完成后将卡片放回,以保证产生不同基因型配子的概率保持不变,重复以上操作。课堂实践中发现该模拟实验存在以下两个不足:(1)重复操作过多(2)数据统计繁琐。为了克服以上困难,本模型教具使用颜色传感器、电机、透明瓶与两种颜色的小球来制作一对相对性状模拟杂交实验的全自动装置。
星体升落模拟器
吴喆 温州市龙湾区永强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523
吴喆
温州市龙湾区永强中学
一、教具名称:星体升落模拟器 二、仪器的用途及特点 1.用途说明 在地理新课标的要求下,天体观测类试题已成为地理实践力考察一大主题,星体升落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以地平面为参照的观测方位确定一直是学生时空思维转化的难点。如:①地球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及地方时变化;②月相升落变化规律(表1);③通过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图1)判断其在地球上固定时间的观测方位(图2)等,学生很难通过静态的图示形成动态的过程思维,更难将宇宙空间的视角转为地平方位视角。 通过自制星体升落模拟器,可将以上问题的破解关键“观测点确定及地平面方位判读”转化为地平观测者模型,通过地平圈底盘和时间圈上盘的360度转动,调整到指定的观测点位,显示星体的具体观测角度、模拟星空升落的动态变化过程。 2.仪器特点 该仪器取材方便,便于制作,双面设计和可旋转盘面可根据不同需求转换时空,应用场景多样。模拟器操作简单,演示形象直观,利于深入浅出演绎地理现象与地理过程。 三、制作材料 1.主要材料:直径为17cm的透明PVC圆形塑料片2片、带卡槽的塑料棒2个、双面柳钉1个、长为50cm的卡槽硬条、硬卡纸。 2.外协项目:打孔器、水彩笔、彩色打印机(打印南北半球俯视地图)、直尺、马克笔、无痕双面胶、剪刀、502胶水等。 四、使用方法 1.太阳的升落与昼夜更替演示 在黑板上绘制太阳位置,以北半球为底盘,调整时间盘位置,将正午12点方位正对太阳并放置在地心与日心的连接线上。逆时针转动地平圈,模拟观测者随地球自转所经历的昼夜更替和时间变化。固定某处观测点,判定其对应的地方时。 2.月球的升落与规律演示 确定日、地、月三者位置,如图3所示。将时间盘12点正对太阳,根据不同位置的月相,转动地平圈底盘,分别观察月升、上中天、月落的时刻。确定不同月相的可观测时段,及其月球在地平线圈上的观测方位变化。 3.太阳系内的行星升落与相对位置演示 依据某日太阳系各大行星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分别通过顺时针、逆时针转动南、北地平圈,确定各星体在地球上的可观测时段及升落变化规律。根据具体时刻,从南、北半球的地平线上判断行星的东西方位及大致的仰角高度。 五、教学情况及使用效果 该仪器促使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地观察不同时空下的各类的星体在地平圈上的方位及升落情况。将难以空间想象和繁杂的绘图讲解过程简化为两个转盘的配合演示,突破了天体观测规律时空转化的教学难点。 该仪器装置可高效推理不同月相的观测时段及观测方位,有效阐释昼夜更替现象及其内在原理,巧妙解决太阳系各大行星在地平圈观测的相对位置问题,为学生建立有效的时空思维模型、培养地理实践力提供了新的教学资源和优化方案。
电容器实验演示仪
陈云富 浙江省乐清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952
陈云富
浙江省乐清中学
陈志斌 浙江省乐清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1 浏览1314
季津纬 浙江省乐清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1 浏览1320
张赛妮 瑞安市第七中学
评分5.0 (1人评) 收藏0 浏览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