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
财富值:0
中国古代货币演进教具
翁晓如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474
翁晓如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货币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元素,反映出中国历史的发展变化。在历史选择性必修一教材中是一个重要知识点。实物比图片更直观,但真实的古代货币引入课堂存在困难,所以我们自己进行仿制。首先我们利用学校选修课资源和创客数控雕刻设备,制作课堂教学需要的古代铜铸币,用木板刷漆模拟铜钱的色泽,并在当中嵌入磁铁,方便放到黑板上。另外,我们还模拟雕版印刷技术,制作了宋朝的纸币交子。多样化的自制古代货币教具,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货币的发展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直接展示和借助设问等方式使用教具。并让学生上台操作排序,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认识到历史的发展。
木活字印刷术制作教具
叶敏 温州市第十四高级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765
叶敏
通过CorelDRAW图像编辑软件设计木活字诗文作品,利用校创客工坊激光雕刻设备制作木活字框架、字体。帮助学生了解木活字印刷技艺,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优缺点,开拓教学视野。将历史课引入生动的历史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和学科热爱,教师协同学生一同完成木活字印刷作品制作,让同学们感受传统技艺与古代商贸发展背后的密切关系,极大地调动历史学习热情。
逆袭吧,少年——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微课程系列
梁飞飞 温州东瓯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1876
梁飞飞
温州东瓯中学
他是与秦始皇并称的铁血皇帝,是历史上第一位写检讨书的皇帝。他7岁做太子,16岁做皇帝,在位54年,却花了44年打匈奴,本期视频,让我们一起观看汉武帝刘彻人生的高光时刻,通过他政治集权、经济垄断、思想统一、开拓疆域的举措一起来探讨他是如何从一位少年皇帝,逆袭成为千古一帝的?了解强盛的大汉又为后世带来了什么?
博物馆里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徐彬彬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1736
徐彬彬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
本课程以博物馆研学的形式,通过设计浙江省史前文化研学路线、走进山东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特展,观察典型器物,解读青铜铭文、甲骨文和其他文献,理解新石器时代文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认识夏、商、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提升史料实证,涵养家国情怀。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罗丽丹 温州市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2721
罗丽丹
温州市瓯海区第一高级中学
博物馆中的大唐气象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2536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唐朝是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把博物馆中大唐时期的文物搬进历史课堂,在博物识珍的美妙中润物无声,在激活文物生命力的过程中让文化自信可感可知。本系列微课以博物馆参观建构主要情境,通过一系列的文物展示与解读引导学生学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科举制和民族交融,注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同时关怀现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发展 微课程系列
薛俊 浙江省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评分0.0 (0人评) 收藏0 浏览4518
薛俊
浙江省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8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发展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温州市教育局
评分1.0 (16人评) 收藏0 浏览6073
本作品选取了汉武帝与汉代相权的调整、汉代到宋代相权的演变、秦代到元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进三个部分来打通君主专制政体演进与强化一课的脉络,加深学生对演进过程的理解
微视角看大历史
评分1.0 (15人评) 收藏0 浏览6220
从人口流动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从儒学思想看故宫的建筑特色。
中国古代思想家
评分1.0 (8人评) 收藏0 浏览4184
本微课视频以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为关键词,共分为《乱世中的思想家》、《此心俱足,不假外求》、《空谈误国,经世致用》三部分,依次介绍了孔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王守仁的思想主张以及顾炎武的思想主张,内容简洁明了,趣味性强,尤其注重从人物的人生经历出发解释其思想形成的合理性,从而涵养史学观念。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和近现代土地问题
评分1.0 (10人评) 收藏0 浏览4378
本微课程通过四个微课,讲解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演变和近现代中国土地问题的解决。通过试题演练、概念对比、历程梳理、史料研读的方式,解析了井田制、土地兼并、均田制等概念,梳理了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演变和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和理解中国土地制度的演变和土地问题的解决。
西方人文精神的演进
评分1.0 (4人评) 收藏0 浏览1488
本视频通过对西方人文精神概念的解读,剖析了人文主义内涵的三个层次,构建出人性、理性和超越性的递进关系的人文主义内涵。再利用人文主义演进和变化的三个过程:既古希腊时代、14——17世纪、17——18世纪,展示其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建构体系彼此既有整体性又有个性的体系。再选用高考题来串联,用高考题导入,解读内涵后,再用高考题导出,达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效。
从人口流动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评分1.0 (4人评) 收藏0 浏览1473
本课以新冠肺炎疫情下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撤侨令导入,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中人口流动的数量变化,分析经济全球化与人口流动之间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人口流动,而人口流动带动了商品、资本、技术和服务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的发展,即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以积极的心态来包容和应对人口流动的问题。
冲突·统一·变形——解读卢梭的思想
评分1.0 (4人评) 收藏0 浏览1561
利用卢梭的三部作品全面解读了卢梭的思想,从卢梭思想的冲突出发,探寻卢梭思想的整体线索,再从卢梭思想的不成熟角度解释了卢梭思想的变形,让学生了解卢梭思想的形成和变化历程。
儒家文化创人孔子——从“丧家犬”到“万世师表”
评分1.0 (4人评) 收藏0 浏览1593
本课为人物史选修课内容,以学生学习疑惑的真实学情出发,以原典文本为切入,结合高二学生《论语选读》的语文阅读积累,深入解读孔子“仁、礼、中庸”的思想主张。结合时代背景,结合学生质疑,层层推进分析孔子从“丧家犬”到“万世师表”的反差,让学生真正理解个人际遇反差背后,是思想和不同时代交汇的化学反应。